陈静 CJ Chen

通讯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汉口22号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Email:ccjj2008@gmail.com;cjchen@nju.edu.cn

陈静,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发起成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秘书长。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2007-2008年赴美国杜克大学访学。2009年-2013年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艺术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2012-2014年在美国莱斯大学赵氏亚洲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起就职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艺术与数字人文、数字遗产、文化与媒介研究,近十年间主要聚焦于数字技术时代艺术生产与文化认知转型问题。发表中英文论文39篇,其中CSSCI刊物15篇、SSCI和ESCI四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两篇、《人民日报》一篇、《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六篇。出版著作(含章节)12部,译著5部、译作4篇。代表性成果包括:《印刷蜉蝣、数字档案与视觉知识生产》(《印刷文化(中英文)》202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21年第10期转载)、《媒介-特定分析模型下的电子文学文本生成机制研究》(《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1年第2期)、《数字人文视野中的文本与文本性问题反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8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0年第11期转载)、《复数的数字人文——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数字人文》(《中国比较文学》2019年第4期)、《生成、转化与知识生产 ——数字技术与艺术交融的三种路径》(《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3辑)、《数字档案化广告蜉蝣:以中国商业广告档案库(1880-1940)为例》(《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等。

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级艺术基金项目1项、市级艺术基金项目1项、文博横向委托项目6项、咨政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校内教改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子课题负责人)、江苏省社科重大1项(子课题负责人)、港澳台及国际合作项目3项、校内教改项目1项。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方法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今日遗产:中国大运河(江苏艺术基金)、南京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南京艺术基金)、文都坐标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文投集团委托项目)、中国大运河(江苏段)虚拟展示平台系统(南京博物院委托项目)等。主要参与课题包括:the Ephemera Project(鲁斯基金会资助)、the Chines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Archive (1880-1940)(鲁斯基金会、莱斯大学人文基金)、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西方美学经典及其在中国传播接受的比较文献学研究”子课题、台湾政治大学华人文化主体性研究中心高等教育深耕计划等。

目前担任的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文艺理论学会数字人文分会秘书长、南京大学出版社“数字人文研究”丛书编委及执行主编、Routledge Companions to Digital Humanities丛书编委、The Journal of Open Humanities Data编委、清华大学与中华书局《数字人文》编委、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编委、台湾大学《数位典藏与数位人文》期刊编委、Reviews in Digital Humanities 编委positions:asia critique评审、《文化研究》评审等。

近年来策划艺术活动包括:“ZHI艺:南京传统工艺非遗虚拟展示”(2019-)、“增强创意:解码人工智能与生成艺术”展览(共同策展人:Jason Bailey, 2019)、 “人工智能、交互与未来设计”系列工作坊(2018)、“今日遗产:中国大运河”美国展(2017)、“Maurice Benayoun: Just Dig It!”、“边界挖掘者: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新媒体艺术师生创作展”(2017)、“手艺创承·非遗复兴”国际大师驻地系列讲座(2016-7)、“跨越边界:中意艺术交流活动”(201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