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宣讲论文

1、Chen Jing, Paul Spencer,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and Barriers in Digital Humanities: A UK-China Case Study”, DH2025, Universidade NOVA de Lisboa (NOVA FCSH), Lisbon, Portugal, 2025.

2、姜蕴芳、陈静、王友林、陈智超、王天然、王明俊、陈欣、夏思琪、郭世聪、庞思睿:《基于博物馆文化遗产数据知识图谱构建的儿童严肃游戏叙事生成路径探索》,第四届东亚古籍数字人文国际论坛,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首都图书馆,2025年7月。

3、王大中、陈静、鲁安东、陈刚、程薏、杨金锫、廖敏伊、曹梦婷、姜蕴芳、孟圣昆、郭世聪、孙畅、杨畅、沈真真:《县级古城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研究——“中华古城数字图谱平台”的建设》,第四届东亚古籍数字人文国际论坛,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首都图书馆,2025年7月。

4、陈嘉昀、陈骏洲、陈永康、于航、常孙昊田、王涛、邱伟云、陈静 :《“子曰”:中国思想家——孔子》,第四届东亚古籍数字人文国际论坛,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首都图书馆,2025年7月。

5、Mengqi Li, Jing Chen, Jiajie Wang, Zihong Chen, Yifei Li, Cheng Mi, “AI-Driven Digital Curation Path and Practical Research: A Case Study of the Digital Museum of Human Civilization”, “焕发新机:当数码人文走进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4年1月;

6、陈静,王嘉杰,郑语宁:《A Study on the Emotional Measurements of Literary Geography from a Digital Humanities Perspective》(会议论文),Digital Humanities 2023. Collaboration as Opportunity (DH2023)(海报录用),University of Graz,2023年;

7、Mengqi Li, Jiajie Wang, Zihong Chen, Hanyue Du, and Jing Chen, “Awakening the material in the network of things through data-driven semantic analysis”, Cultural Data Analytics Conference,Tallinn University,2023-12.(该文另在2023年第五届中国数字人文年、2024年香港大学“Transformations in Museums through Digital Initiatives”国际会议汇报);

8、陈静、陈子鸿:《使用聚类算法分析南京云锦图像色彩效果》(会议报告),色彩认知与视觉还原——中国色彩的跨学科研究论坛,2022年;

9、陈静、林文思:《南京云锦色彩的数字化保护及展示路径探索》,第二届天然染料双年展“重建昔日的色彩”研讨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中国丝绸博物馆,2021年;

10、林文思、张梦月、王继胜、李梦琦、陈静:“The Experimental Restoration of the Colour of Nanjing Brocade from China”(《中国云锦色彩的实验性复原》).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our Association (AIC) Conference 2021;

11、Lik Hang Tsui, Jing Chen. “Defining and Debating Digital Humanities in China: New or Old”, Global Debates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9;

12、“数字人文视野中的大运河虚拟博物馆建设”,2018年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年会,2018年8月25-26日;

13、“广告中国现代社会”,第七届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8月2-4日;

14、“图像、可视化与在线展示:数字人文视野中的视觉知识生产”,第三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会议, 2018年6月13-15日;

15、“Advertising Chinese Modern Society: graphesis, concept modeling, historical method”, Digital Humanities Asia(数字人文亚洲), Stanford Humanities Center(斯坦福大学人文中心), 2018年4月27-28日;

16、“A Prehistory of Digital Humanities in China”, the 2018 Annual Conference of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2018年亚洲研究协会年会), Washington D.C.(华盛顿), 2018年3月22-25日;

17、“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国历史研究的网络基础设施国际研讨会,哈佛大学上海中心,2018年3月14-16日;

18、“从图像到知识:民国广告中的图像知识生产”,2017年数位典藏与数字人文国际会议,台湾政治大学,2017年11月29-12月1日;

19、“数据叙事:数字人文在中国”,“后人类语境与文论研究的未来”学术会议,2017年9月23-24日;

20、“图像、视觉化与展示:图像的视觉知识生产”,南京大学“数字人文:大数据时代人文研究前沿与探索”,会议发起人及小组召集人,2017年7月1-2日;

21、“中国数字人文跨学科研究现状”,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国际工作坊”,清华大学,2017年6月10-11日;

22、“商业广告蜉蝣与图像意义挖掘”,“互动与共生:数字人文与史学研究”第二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北京大学,2017年5月26日;

23、“计算与人文:作为新领域的“数字人文”,小组召集人,”第十届中国R会议,清华大学,2017年5月21日;

24、“概念模式与中国现代广告社会”,“数位学者,一个新兴领域的产生?”, 2016数位典藏与数位人文国际研讨会,台湾大学,2016年12月1-3日;

25、“新媒体文艺理论基本问题”,“文学知识学的基本框架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11月19-20日;

26、“Concept Modeling the Advertising Chinese Modern Society”, Digital Humanities 2016 Conference, July 11-16, 2016;

27、“山寨为王:中国的互联网创新与媒介技术意识形态”, “数字时代与当代中国日常经验批判”学术工作坊,南京大学,2016年7月 2-3日;

28、“The King of Shanzhai: Internet based Innovations in China”, The 2016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亚洲研究协会年会), March 31-April 3, 2016;

29、“The Chinese Commercial Advertising Archive: a Digital Ephemera Project Workshop”, Rice University, April 4-5, 2016;

30、“数字档案化广告蜉蝣:以中国商业广告档案库(1880-1940)为例”,“大数据时代下的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大学,2015年12月4-5日;

31、“图像与媒介转型:数字技术时代的视觉知识的生产”,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6月12-15日;

32、“From Images to Data: Metadating Chines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 Around the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Alberta, April 30, 2015;

33、“Statistics and Digital Humanities”, 2014 Tsinghua-Sanya Workshop on Big Data: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December 27-30, 2014;

34、“Concept Network: From Chinese Commercial Newspaper Advertisement to the Sociological Theory in Modern China”, the Workshop of “From Humanities to Digital Humanities”(with Ke Deng),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December 5-6, 2014;

35、“Digitally Archiving Advertising Ephemera: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Archive (CCAA) (1880-1940)”,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igital Archive and Digital Humanities, Academia Sinica Digital Center; Research Center for Digital Humanit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cember 1-2, 2014;

36、“’Metadating’ Advertisement: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Archive (CCAA) (1880-1940)”,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in China: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Encounters (19th c. – Present), Center for Asia Pacific Studies,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November 13-14;

37、“From Image Archive to The Concept Network”(Poster Presentation), “Networks in the Humanities”, The Texas Digital Humanities Consortium, University of Houston, April 10-12, 2014;

38、“What Changed: Ephemera from Printing to Digital”, the Ephemera Workshop of “Ephemera: Current and Future”, Rice University, December 6-7, 2013;

39、“Digitizing Historical Ephemera”, 2013 Harvard Radcliffe Exploratory Workshop on Text Mining in Literary Chinese, Radcliff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Harvard University, October 18–19, 2013;

40、”The Digital Archiving of Ephemera: Chines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Archive”, the Ephemera Workshop of “Defining Ephemera”, Rice University, December 8-9, 2012;

41、“Refashioning the Print Literature: Internet Literature in China ”, the 5th Electronic Literature Organization Conference (ELO) , sponsored by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Morgantown, WV, June 20-23,2012;

42、“Between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Living Condition of Post-human in China,” the Second “Sino-British Bilateral Forum on Marxist Aesthetics”, Manchester University, April 10-16, 2012;

43、“As a new revolution: Electronic Literature in New Media Age”, 2011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co-sponsored b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13-14 July, 2011(also as the panel organizer);

44、“Rethinking the text(uality) in Digital Context”, “Ephemera and Archives Workshop”, Rice University, 2-4 December, 2011;

45、“Internet Literature in China: A New Literary Revolut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Phase of World Literature: The Fifth Sino-American Symposium 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sponsored by Institut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22-23 August, 2010;

受邀讲座

1、2024年12月18日,“文化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及其人文价值挖掘”,四川美术学院。

2、2024年12月01日,“城市与文学的数字重构”,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3、2024年12月01日,“数字社会与未来公民的数字素养”,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4、2024年11月23日,“城市文脉的数字人文重构”,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5、2024年11月23日,Clout-chasing or “Content is King”?: the Dilemma of Museum Digitization,华东师范大学。

6、2024年11月18日,“数字人文的历史、现状及其价值”,首都图书馆。

7、2024年10月16日,“数字人文与数字遗产的未来”,南京农业大学。

8、2024年07月10日,“数字人文研究在展览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

9、2024年06月26日,“感知长江——基于多模态大数据的长江基础设施”,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10、2024年2-5月,UCL数字人文系讲座

11、2024年02月01日,From Digitization to Graphesis: Digital Humanities and Digital Heritage,香港中文大学。

12、2023年10月29日,“人工智能时代的遗产数字化与数字遗产”,东南大学。

13、2023年10月27日,“数字时代的未来遗产:数字人文与数字遗产”,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14、2023年10月22日,“知、制与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承与价值挖掘”,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和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

15、2023年07月05日,“数字人文与地方文化数字化转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6、2023年03月02日,“数字人文与人文大数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7、2022年12月19日,“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三种方式”,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18、2022年11月17日,“影像大运河——数字人文视野下的遗产数字化”,苏州大学。

19、2021年11月11日,“南京文学地图与唐诗中的‘金陵意象’分析”,清华大学“傅璇琮学术讲座”。

20、2021年08月06日,“图像元数据与视觉知识生产——以报纸广告、历史照片、文化遗产的数字图像研究为例”,中国索引学会。

21、2020年07月07日,“人工智能与性别偏见”,造就。

22、2020年03月30日,“数字人文与人文数据”,天津大学。

23、2018年12月21日,“数字人文基本理论议题、案例和及方法介绍”,上海大学文学院。

24、2018年10月25日,“当下中国‘数字人文’的境遇及意义反思”,上海大学。

25、2018年04月06日,“Why Do We Need DH?: Digital Humanities in China”, Yale University.

26、2018年03月18日,“赛博格能改变性别的未来吗?”,造就“流动的性别”系列讲座。

27、2018年01月19日,“大数据时代的人文研究与文化遗产反思及前沿”,南京大学“大数据、云计算暨人文社会科学新方法高级研修班”。

28、2017年12月17日,“看到历史的褶皱:数字档案中的‘战争记录’”,四方美术馆。

29、2017年11月30日,“近代中国报纸广告蜉蝣及其数字化”,台湾政治大学。

30、2017年10月29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工智能”,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艺术项目

1、策展人,2024年12月15日—2025年1月13日,“莫奔时刻(MoBen Moment)”,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2、策展人,2023年6月,“文都时空 数观文学——从大数据里遥读南京文学”,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3、主持人,2021—2022年,“万籁计划”艺术驻地,南京大学声学媒体实验室。(艺术家:邓悦君、石青、殷漪、司马源)

4、学术支持,2020年,“天降RE 兽:南京传统工艺创新快闪”,南京市文化馆。

5、学术支持,2019年,“ZHI艺:南京传统工艺非遗虚拟展示”,南京艺术基金2018年资助项目、南京大学2019年文化创意产业扶持项目。

6、学术支持,2019年,“锦色·云锦数字化保护成果展”,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7、策展人,2019年11月,“增强创意:解码人工智能与生成艺术”(共同策展人:Jason Bailey),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建筑学院。

8、策展人,2017年12月20日-2018年1月19日,“Maurice Benayoun: Just Dig It!”,南京大学美术馆。

9、策展人,2017年12月20日-2018年1月19日,“边界挖掘者: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新媒体艺术师生创作展”(with Maurice Benayoun),南京大学美术馆。

10、学术支持:2016—2017年,“手艺创承·非遗复兴”国际大师驻地,南京大学。

11、策展人,2015年,“临境:邂逅托斯卡纳”,南京江宁方山艺术营。

12、主持人,2015年,意大利画家金陵驻地项目,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