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
1、陈静:《理性与偏见:人工智能作为过程的图像生成机制》,《中国摄影》2024年第7期;
2、Yixiao Sun; Xue-Fei Yan; Yaotian Zhang; Jing Chen; Zhicong Chen *; Cheng-Jun Wang * (2024) , “Glob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Tensions: The Impact of Military Conflicts on Cultural Orientation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dvertising in Modern China (1932-1937)”.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24(05);
3、陈静:《人文大数据及其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应用》,《大数据》2022年第6期;
4、Wensi Lin, Mengyue Mengyue, Jisheng Wang, Mengqi Li, Jing Chen. “Digitizing and recovering th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ur of the Nanjing brocade”, SCIRES-IT-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22, Vol. 12, Issue 1;
5、Jing Chen, Mengqi Li et al. “Simple but Beautiful: A Case Study on the ZHI Project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Digital Humanities Quarterly, Volume 16, 2022;
6、陈静,高旭东:《数字人文研究路径是我有意识的选择——陈静教授访谈录》,《数字人文》2022年第2期;
7、王海沣,邓柯,陈静:《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近代报纸广告图片聚类方法》,《数字人文》2021年第2期;
8、陈静,白露,高沁云 等:《印刷蜉蝣、数字档案与视觉知识生产》,《印刷文化(中英文)》202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21年第10期转载)
9、王涛,陈静,吴雪映:《“数字人文的学术评价体系:定义与规范建构”研讨会发言汇编》,《数字人文》2021年第1期;
10、陈静:《媒介-特定分析模型下的电子文学文本生成机制研究》,《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1年第2期;
11、陈静:《“是什么”与“怎么办”——“定义数字人文”研讨会综述》,《数字人文研究》2021年第1期;
12、陈静:《数字人文视野中的文本与文本性问题反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8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0年第11期转载;《文学研究文摘》2021年第1期转载)
13、陈静:《试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个体呈现》,《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3期;
14、陈静:《复数的数字人文——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数字人文》,《中国比较文学》2019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转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转载)
15、陈静:《改变须从每个人对技术的警惕开始》,《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5日;
16、陈静:《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文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1日;
17、陈静:《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创造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3日;
18、王晓光,陈静:《数字人文打开文化新视野》,《人民日报 • 高峰之路》2020年2月25日;
19、陈静:《生成、转化与知识生产 ——数字技术与艺术交融的三种路径》,《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20、陈静:《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图像与视觉知识生产》,《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年第2期;
21、陈静:《当下中国“数字人文”研究状况及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22、陈静:《数字人文知识生产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突围》,《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23、徐力恒,陈静:《我们为什么需要数字人文》,《社会科学报》2017年第8期第5版;
24、陈静:《数字档案化广告蜉蝣:以中国商业广告档案库(1880-1940)为例》,《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
25、陈静:《网络深处:互联网艺术与编码》,《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另刊载于《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26、Jing Chen. “The State of the Archive: Research Resources for Advertising Studies in Mainland China”, Asia Pacific Perspectives (ISSN: 2167-1699), Vol13, No.2, 2016;
27、陈静:《历史与争论——英美“数字人文”发展综述》,《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
28、陈静:《印刷晚期的“终结”: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观反思》,《北方论丛》2013年第4期;
29、陈静:《走向媒体本体论——向弗里德里希·A.基特勒致敬》,《文化研究》2012年第2期;
30、Jing Chen. “Refashioning Print Literature: Internet Literature in Chin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Vol49, No. 4, 2012;
31、陈静:《赛博格:人与机器的隐喻》,《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研究》2012年第2期;
32、陈静:《从文化主义到“话语转向”——斯图亚特·霍尔与英国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型》,《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第2期;
33、陈静,王杰:《我们都是赛博格——信息时代的文化新景观》,《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34、陈静:《大众叙事与社会批判——赛博格神话的建构》,《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7期;
35、陈静:《作为一种“新”文学的传统回归——关于网络文学当代困境的文化解读》,《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
36、王朝元,陈静:《全球化语境下黑衣壮族群文化发展及文化认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7、陈静,王朝元:《试论广西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8、王杰,陈静:《试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39、陈静,刘萍:《“走进”与“走出”的境遇——全球化趋势下的黑衣壮文化保护与开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著作章节
1、陈静:《从电子文学到数字人文——数字时代的文艺新图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2、陈静 等著:《数字人文创新思维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出);
3、Lik Hang Tsui, and Jing Chen.“Connecting Digital Systems for whom and by whom? Taking Stock of the Digital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 in China.” I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tudies & Digital Humanities, edited by Alan Liu, Urszula Pawlicka-Deger, and James Smithi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25;
4、陈静:《中国艺术学科数字人文发展报告》,冯惠玲 主编:《中国数字人文发展报告(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2024年;、
5、Lik Hang Tsui, Benjun Zhu, and Jing Chen. “Finding Flexibility to Teach the ‘Next Big Thing’: Digital Humanities Pedagogy in China.” In What We Teach When We Teach DH: Digital Humanities in the Classroom, edited by Brian Croxall and Diane K. Jakacki.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23;
6、Jing Chen, Lik Hang Tsui.”Debating and Developing Digital Humanities in China : New or Old?.” Global Debates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 edited by Domenico Fiormonte, Sukanta Chaudhuri, and Paola Ricaurt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22;
7、陈静:《论近代中国报纸广告的蜉蝣性与数字档案化》,舒健 主编:《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
8、陈静:《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王朝元 主编:《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研究》,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
9、陈静:《“文学终结”之后的文学——西方当代电子文学一瞥》,杨乃乔、刘耘华、宋炳辉 主编:《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第十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会议论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10、陈静:《赛博格:人与机器的隐喻》,王杰、〔英〕斯宾塞 主编:《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第二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
11、陈静:《大众文化之路——黑衣壮传统文化的现代保护与转型》,王杰、王朝元 主编:《神圣而朴素的美:黑衣壮审美文化的审美人类学考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陈静:《在传播中再诠释——从民歌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王杰 主编:《寻找母亲的仪式——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人类学考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译著及译文
1、译著|陈静 主编:《Leonardo选集》(书名暂定),陈静 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2、译著|〔美〕N·凯瑟琳·海尔斯:《我的母亲是计算机》,陈静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
3、译著|〔英〕托尼· 本尼特:《博物馆的诞生》,段吉方、陈静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博物馆的诞生.pdf
4、译著|〔英〕梅丽莎·特拉斯 等编:《数字人文导读》,陈静 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数字人文导读.pdf
5、译著|〔英〕安德鲁·布朗 等著:《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陈静、薛军伟、强东红 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pdf
6、译文|〔美〕白露:《什么是诗:女性事件与环球摩登女郎》,杨迪、陈静 译,《江海学刊》2017年第4期;《什么是诗:女性事件与环球摩登女郎》.pdf
7、译文|〔美〕杰弗里·C.亚历山大:《艺术与生活中的图像经验——由贾科梅蒂的〈站立的女人〉开启的表层/深层》,陈静 译,《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艺术与生活中的图像经验——由贾科梅蒂的〈站立的女人〉开启的表层/深层》.pdf
8、译文|〔德〕弗里德里希·A. 基特勒:《留声机,电影,打字机》,陈静 译,《文化研究》2012年第2期;《留声机,电影,打字机》.pdf
9、译文|〔英〕安德鲁·科利尔:《马克思主义与批判实在论的辩证法》,强东红、陈静 译,《求是学刊》2006年第6期。

数字人文项目及数据库
“京华一脉——北京建城三千年胜景长卷”,北京城市图书馆,2024年。
“文都时空:文学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南京文学客厅,2023年。
“秦淮音河24小时”,南京大学声学媒体实验室,2023年。
“人类文明数字博物馆N-Museum”,起承研究院,2022年-2023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起承研究院,2019年-2021年。
“历史影像数据库”,南京艺术学院,2019年。
“ZHI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平台”,南京艺术基金、南京大学双创基金,2018年-2019年。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虚拟展示平台系统”,南京博物院,2017年。
“中国近现代商业广告数据库(CCAA)”,鲁斯基金会,2010年-2014年。